|短篇||M/F|离歌_在水一方

本站致力营造轻松、舒适的交友环境。
另有小说阅读站点,网罗包括训诫文、腐文在内的全网书源。

第1回

七夕,是皇宫内大多数女子的伤心节日,她们年复一年的呆在宫里,日复一日做着乏味重复的工作,连现有的亲人都难于见到,更别提只是在心里描化过的那个“他”了。
  
  
 这是张红红入宫的第一个七夕,以往的七夕,从她入府后,都是在韦大人的后花园度过的,大人,夫人,还有一对小儿女,加上红红的轻歌曼舞,那样的七夕,在红红心里是最幸福的节日,因为有韦大人在她的身边。
  
  
 这个七夕,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想起以往和韦大人在一起的日子,红红心里一阵阵酸楚。入宫以后,皇帝千般恩爱,百般宠幸,册封为才人,又赐名:“记曲娘子”。红红心里碍着韦大人作为臣子的无奈,一点儿不敢造次,只忍下悲伤,强做笑顔,奉迎天子。但是心中,始终无法忘记韦大人。
  
  
 离别前相聚,竟是上一年的中秋,红红痛苦地回想着那天的情形。
  
  
 皇帝旨意到了,韦大人还在犹豫着想出万全之策,红红深知其中厉害,欺君之罪,祸及满门。想得清楚之后,红红来到韦大人书房,跪请韦大人遵旨行事。
  
  
 韦大人听了红红的来意,面沉似水,“红红,枉我教导你这么久,你真是令我失望。也罢,我不过是个将军,给不了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只是担心,你心地单纯,入宫之后不知进退,倒可惜了你一身才华。算了,我要说的都说完了,你去准备准备吧,明日我送你入宫。“红红听了此言,回想起自己身世,眼圈红了。向前跪爬半步,褪去了罗裙和小衣,“老爷,红红知错了,请老爷消消气,老爷身子金贵,别为个婢女气坏了身子,请老爷责罚。”闻听此言,韦青一时倒无了语。自己脾气暴躁,红红名为婢女,其实是自己半个弟子,半个红顔,打过红红几次,但事后查清真相,自己都十分后悔。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红红的心意,容自己再想个办法将她留在府中。想罢,韦青咬了咬牙,抓过檀板,喝令红红:“爬近些,跪好,蹶高!”这檀板红木制成,本是件乐器,长三尺有余,宽不及三寸,厚半分左右,红红入府以后,每每犯错,都用此板教训。“红红,我再问你一次,你意已决吗?”“老爷,弟子愿意进宫。请老爷责罚忘恩负义的弟子。”此言一出,韦青心如刀绞,“红红,我何曾要你报答过我?我看你是不想和我说话了,只想和板子说话!”话音落时,韦青的板子随即挥落。红红皮肤白晰,小屁屁更是娇嫩水白,一板打下来,臀峰一道红檩隆起,红红疼得浑身乱颤,咬了牙却不敢吭声,韦青也不再说话,下一板子又疾抽了下来,这下打在第一板的下方。韦青是员武将,手劲大过常人,这次动了气,打得比以前都重。红红的嗓子是要用来唱歌的,挨多重的打也不能叫破了嗓子。受了这两板,红红已经疼得几欲昏厥,牙齿咬破了嘴唇,有心讨饶,又怕韦青强求自己留下。两难之中,只得硬撑着。韦青见红红不说话,知道她去意已决,心中一阵伤痛,连着几十板子狂风暴雨般宣泄下去,再看红红已经趴伏地上,无了声息。 [本帖已被作者于2011年8月17日12时21分23秒编辑过]

这离歌从小鲫鱼那儿偷来的,嘻嘻。

红红再醒过来时,已然趴在自己的绣榻之上,屁屁上敷着一层药膏。想到明天就要入宫,红红倒希望屁屁更疼一些,疼到可以忘记另一种捶心之痛:离别在即,韦大人还当红红是忘恩负义之徒。可红红心中之苦,又有谁知?挣扎着起了身,看到书案上有一张墨迹未干的纸笺,韦大人放荡不羁的笔迹赫然纸上。

  

  未知今宵断肠痛,不悔旧日知心怜

  

  韦大人,大人之恩情,小女子只有待来生再报了,红红把纸笺放在胸前,哭得花枝乱颤。

  

  书中暗表,红红昏厥之后,韦青看到红红紫中泛青的屁屁,檁子盖着檁子,已经肿胀不堪。一时间怒气全消,代替而来的是一阵惊慌和怜惜,红红身体孱弱,自己下手没轻没重,如果真象以前几次一样,冤打了红红,事后那种悔恨交加的心情,令人痛苦不堪。细回想自己对红红的了解,以及红红对自己的感情,韦青怎么也不相信红红真心愿意离开韦府,离开他。唉,君命难违,自己想了这么久,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红红冰雪聪明,怎会不知自己的难处,她又怎么会让自己身陷不忠并被治罪呢?红红要离开韦府,只是因为君命难违,哪还会有什么别的原因。想到这里,韦青的心象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掐了一把,钻心地绞痛起来。扶起红红,为她敷好药膏,送回绣房。见书案上有红红的新作,忍不住坐下来仔细览读,却看上面娟秀的笔迹,是一首题为《秋草》的七律:

  

  

 

  

微躯久旱逢春雨,新芽常润衣青骢

晨披朝露理云鬓,暮浴晚霞妆秀容

秋至怅别晴日暖,霜来怀旧暗悲生

回眸根断栖魂处,垂首叶牵忘岁情

 

  

  
韦青泪如雨下。。。。。。

  

  
次日,张红红入宫。

  

  

入宫之后,红红经常回想这一幕,虽然被大人痛责一顿,红红还是从中解读出了大人对自己的依依不舍的情意,而自己又何尝舍得离开大人?

这离别后的第一个七夕,红红思念韦青,更是在心里面一遍遍回忆,唯恐漏掉一个细节,那每个细节在红红心中都承载着韦将军的恩情,可谓弥足珍贵。不知怎么的,红红今天心里一直乱乱的,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正恍惚间,圣意传来,要张才人见驾。红红收了收思绪,稳了稳心神,随太监到了天子身边。天子看到红红,倒是一脸爱怜,红红看天子心情大好,大着胆子向天子求道:“奴婢入宫已将近一年,非常惦记我恩师韦大人,皇上皇恩浩荡,可否准许奴婢去探望于他。”天子听罢,惊奇地看着她:“才人难道你不知道吗?韦大人在你入宫不久,就病逝了。”红红一听,顿时一阵天旋地转,不醒了人事。

  

  醒来后眼里满是天子关切的眼神:“宫内人都说张才人重情重义,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人死不能复生,才人节哀才是。”红红脸色苍白,欲哭无泪。天子差人将红红送回,命下人好生服侍。

 

  

  
红红回到寝宫,坐在窗前,两眼失神地呆望着窗外牛女,悔从心生,若不是当日自己红豆记谱,露了锋芒,天子怎么会召自己进宫,自己不进宫,韦大人怎么会郁郁而终?如今恩人独去,自己独活世上,有甚么趣味?

  

  
下人再见到红红时,红红似乎已经失去了饮食能力,茶饭入不得口。下人惊报天子,急传御医诊治,但茶饭汤药均入不得红红之口。七日之后,红红憔悴而终,魂魄追随韦青将军而去。

  

  

后人有诗赞曰:

大唐奇女子

名曰张红红

清歌和天籁

曼舞迷芳容

倾国倾城貌

才品天地造

韦青知遇深

红红感德昊

清风逢玉露

碧海白云天

情深缘尚浅

不得红绳牵

摆豆记曲谱

艺高惊乐府

才人得虚名

宠幸倍忧苦

深宫饮水常思源

盛名更忆将军怜

惊闻恩师从此去

红红才貌为谁妍

云长名犹在

旧袍新衣外

桃园义擎天

美名传万代

红红义拳拳

躯命报卿欢

居高怀旧义

须眉亦郝颜
一曲离歌一曲赞

谁人沾巾谁人叹

问遍天下千里驹

谁忆伯乐初相见
 

[本帖已被作者于2011年8月20日12时59分47秒编辑过]

相关人物历史背景介绍,这个是转来的。

张红红摆豆记谱

  
  最富传奇色彩的古人的记谱法 

  –兼析词牌名《西河长命女》 

  知道现代人是用五线谱或简谱来记谱。而我国古代用的是“宫商角徵(zhǐ)羽”,分别对应多、来、米、索、拉(简谱记为12356)。古人究竟是如何记录歌谱的?特别是作为即席演唱的宋词是如何记谱的?百思不得其解。近读唐朝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发现了一则有趣的古人记谱的方法:摆豆记谱法。 

  唐大历初年有一个颖悟绝伦歌伎,叫张红红。她经常巡回各地演唱,展示他的歌喉。张红红随她的父亲到长安韦青所居住的附近演唱。韦青是唐明皇时期人,文人出身,担任执金吾将军的职务,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卫部队的高级首长。这个文人出身的武将,精通音律,是唐朝大历年间的著名歌唱家。韦青发现她喉音嘹亮,很有歌唱天赋,又容貌出众,就将她纳为姬妾。红红的父亲也受到优待。 

  当时唐教坊著名歌手王善才将古《西河长命女》曲加减节奏,进行创新,很有新意,准备进献给皇帝,但又拿不准。在未进献之前,就先唱为韦青听,想请他提点修改意见。韦青知晓他的来意后,决定跟他开个小小的玩笑。韦青命令张红红在帘子里面偷听,并用红豆作为工具,来记录这首曲子的节拍和谱子。等乐工演奏完后,张红红隔着帘子徐徐地说:“女弟子唱这首歌已经很久了,你弹奏的又不是什么新的曲调。”于是就隔着帘子弹奏起来,原汁原味,一声不失。乐工非常惊呀,请张红红出来相见,感慨良久,拜服在地。张红红见乐工虔诚,就说:“有一个音调不准,我已经改过来了。” 

  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久就被唐代宗李豫知道了,把张红红召入宫廷教坊宜春院,并非常宠爱他,很快就封她为“才人”。宫中把她称为记“记曲娘子”。 

  其实,张红红也是唐代身怀绝技的音乐家,也是一个个作曲家,她创造的“摆豆记谱法”是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大贡献。后来,红红得到韦青去世的消息,感念韦将军的恩德,悲痛过度而亡。 

  《西河长命女》本是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长命女》、《长命西河女》、《长命女西河》、《长命西河》。因是西河地方音曲,故由“西河”二字生出许多别名。虞世南《琵琶赋》: “长年有‘长命’之辞,倡女有‘可怜’之曲”,疑即指此,可推知其曲始于初唐。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大历史,“有乐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其宫调,据王灼《碧鸡漫志》引杜佑《理道要诀》云:“《长命女西河》在林钟羽,时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词谱》卷三列五代冯延巳“春日宴”一首,双调,三十九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又,王灼《碧鸡漫志》云:“《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 《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有《长命女令》,并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 按和凝所作为《薄命女》,李 所作不传。《乐府解题》云:“ 《长命西河女》,羽调曲,亦名《薄命女》。”按“长命”、“ 薄命”,意义矛盾,而和凝所作,词意幽怨,与调名符。词调《长命女》与《薄命女》之字句平仄皆同,或是用《长命女》之名而填《薄命女》之调。 

  后人为纪念这位“记曲娘子”,写了很多诗词缅怀她。 

  同时代的朝元稹《何满子歌》:“牙筹记令红螺怨。”此处“记令”就是“记曲”。 

  宋代苏颂:自与丽妃亲记曲,后来传玩几人家。 

  明朝唐伯虎:仙娥记曲世无双,下直归来日满窗。 

  清朝朱彝尊《迈陂塘》:团扇底,也直得尊前,记曲呼娘子。 

  清朝许南英:记曲剩余红豆冷,登楼羞见绿杨新。 

  无名氏:闲中记曲拈红豆,风雨还惊夜来骤。 

  现代人半塘老人:料记曲当时。红豆还留。 

  其实,关于记谱法,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下面我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人记谱法: 

  一、宋代的工尺谱。工尺谱最早是俗字谱转化过来的,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即现在的:多、来、米、发、索、拉、西的唱名作音符和板,眼的符号作为一拍拍的记录音乐的。早先板的意思就是绰板,二片红木做的,就是是绰板的“笃、笃“声,眼可能也是一种很小的鼓,声音是由鼓签打出“的,的”一声声,有些地方叫“的鼓”“板鼓”,板、眼有节奏地夹在音乐中指挥节奏。也作为拍子的记号反映在乐谱中。 

  二、文字谱。早在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到七世纪),我国就有了文字谱(包括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或出土相关的文献、文物。有文字可考的是隋末的赵耶利。据明代袁均哲《太音大全集》卷五《字谱》记载:“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而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帙,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备,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这说明集文字谱大成者是赵耶利。 

  三、燕乐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四、琵琶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代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933年(唐明宗长兴四年)。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是清代华秋苹编订的,《华秋苹琵琶谱》,简称《华氏谱》。共3卷,收录了南、北两派琵琶小曲62首,大曲6套,于(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刊行。 

  五、古琴减字谱:又名古琴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纪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正因为有古人的这些记谱的方法,才使我们今天能听到这么多的美妙音乐。

转的:

大历中,有才人张红红者,本与其父歌于衢路丐食,过将军韦青所居。青闻其歌音嘹亮,察之,乃有媚色,遂纳为姬。舍其父于后户,优给之。乃自传其艺,颖悟绝伦。尝有乐工自撰歌,即古《长命西河女》,而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闻,先侑歌于青。青召红红于屏风后听之。红红乃以小豆数合记其拍。乐工歌罢,青入问红红:“如何?”曰:“已得矣!”青出云:“有女弟子久曾习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惊服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翌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自韦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恸而绝。上嘉叹之,即赠昭仪。 

红红之未遇韦青也,不免行丐。既遇,而遂达至尊。虽曰人有绝技,定不埋没,而亦见知音之难遇矣。始蒙识拔,卒以死报,红红其伯牙氏之琴乎!

《张红红赞》一诗初稿粗糙,感谢楼上雕琢之谊!大恩不言谢。。。。。。各自走江湖,引自楼上大作。 

[本帖已被作者于2011年8月16日11时4分18秒编辑过]

小鲫鱼曾记否,忆秦娥,离歌伥婉?呵呵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评论!若上传图片,请点击左侧导航栏的图床工具,获取图片链接。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